水命:新聞客戶端的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寬?
來源(廣告買賣網(wǎng))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9/6 13:30:37)
據(jù)比達咨詢的數(shù)據(jù),截至去年年底,新聞客戶端用戶在中國智能手機用戶中的滲透率為59.6%,用戶規(guī)模達4.95億。我算是這個領域的長期觀察者了,每年都會寫一篇關于新聞客戶端的文章。新聞客戶端在產(chǎn)品端走過了曠野,結束了獨樹一幟的時代,來到了同質化的當下。在市場端,好比走上了獨木橋:空間已被占滿,外來者難以踏入。而對于擁擠在“獨木橋”上的各家新聞客戶端而言,比看腳下更重要的,是看看前方,“獨木橋”的本質在哪里?這條路,怎么才能越走越寬?
先來審視兩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第一,人們需要什么樣的新聞客戶端?
用戶使用新聞客戶端的目的,顯然是解決資訊需求。問題是,目前市場上負責提供資訊的產(chǎn)品太多了。無論是新聞客戶端、微信朋友圈、陌陌、遇見,甚至某些“很好看”的視頻直播平臺……仔細觀察,人們需要的資訊盡管林林總總,但歸結起來無外乎兩種:
1.我感興趣的資訊(已知的興趣);
2.我不知道我感興趣的資訊(未知的興趣)。
根據(jù)這樣的分類,我們可以把目前移動端的資訊呈現(xiàn)形式分成兩種:
滿足已知興趣需求的:大部分timeline類產(chǎn)品,新聞客戶端訂閱功能/朋友圈/微博/Facebook/QQ空間/豆瓣說說/知乎……
滿足未知興趣需求的:新聞客戶端推送功能/好奇心日報/Facebook新聞平臺/Flipboard/豆瓣手機版/知乎日報……
兩種資訊需求,催生了兩種不同的產(chǎn)品形態(tài),比如知乎和豆瓣。當下,一些產(chǎn)品開始試圖將兩種資訊需求融合起來,同時滿足用戶的兩種需求,比如Facebook和一部分新聞客戶端。
相對于Facebook不斷地在timeline中塞入聊天、圖片、視頻、廣告,以及新聞報道,一些新聞客戶端則嘗試把條條框框的新聞展示頁變的更加靈活。比如,百度新聞客戶端利用搜索引擎的技術優(yōu)勢,允許用戶自主訂閱任意關鍵詞,將包含相應關鍵詞的新聞集中呈現(xiàn),還可以調整推送頻度的高低。澎湃開通了“提問”模式,增加了興趣得到滿足的渠道。
第二,現(xiàn)有新聞客戶端面臨怎樣的困境?
新聞客戶端面臨的最大矛盾,是有限的新聞資源和用戶無限的資訊獲取興趣之間的矛盾。當一個人的信息獲取形式被規(guī)范在“新聞”的框架下時,多半可以認為他獲取的信息是比較高質量且有效的。社交媒體則不然,就像“你永遠也不知道誰會成為下一個代購”,你也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會被社交媒體摧毀到什么程度。對新聞客戶端來說,解決的方法,就是向社交媒體學習,在有限的新聞之外,持續(xù)提供高質量、高貼近性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