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喜:從Facebook到微信,敲響紙媒的喪鐘
來源(廣告買賣網)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8/14 10:45:19)
不久前,Facebook已經上線推出“InstantArticles”計劃。簡單來說,這個計劃的實現形式則是,眾媒體機構在facebook上直接發(fā)布新聞而非內容鏈接,內容帶來的所有廣告收入,媒體拿走70%,Facebook拿走30%。Facebook改變了用戶在平臺上的閱讀方式,即不需要需要點擊外部鏈接訪問原始網站,而是直接在facebook上閱讀。而傳統(tǒng)媒體在facebook上的盈利模式,也是沿用了Facebook和平臺上的其他服務商的廣告分成模式。在目前,FacebookInstantArticles服務的首批合作伙伴包括:BuzzFeed、衛(wèi)報、紐約時報、國家地理、NBC新聞、大西洋月刊、明鏡周刊和圖片報。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具備國際影響力的紐約時報也已經被facebook收編。
紐約時報的網站存在收費墻的盈利模式,而紐約時報加入facebook的“InstantArticles”計劃,必然會影響到其賴以生存的新聞內容在紐約時報網站收費,因為同樣的紐約時報的內容在Facebook上免費,一旦facebook上的新聞聚合平臺將用戶大量吸走,由于失去了Facebook外鏈導流的巨大流量,紐約時報網站流量及相應的網站廣告收入與數字訂戶的增長勢頭可能停滯,即便沖擊到紐約時報的官網的盈利模式,但紐約時報還是不得不從了facebook。
為什么facebook發(fā)起了這場新聞生態(tài)聚合的游戲,像紐約時報這種具備國際影響力的紙媒們都會趨之若鶩?有評論人一針見血的指出,他們有能力對Facebook說不嗎?沒有,因為他們承受不了不參與facebook這場游戲的后果。紐約時報CEO馬克·湯普生無奈的表示,它們參與,充其量是有風險,但不參與,而是危險。
巨頭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流量中心 邊緣化的憂慮驅動紙媒體參與巨頭平臺游戲
之所以危險,在于傳統(tǒng)媒體在新的移動互聯網巨頭沖擊下,已經日漸式微。從國內來看,很明顯,不看報的群體已經占據主流。道理很簡單,人們開通微博,每天關注幾個微信公眾號,通過手機新聞客戶端等廣泛的資訊渠道可以一網打盡當天幾乎所有的熱門資訊與熱點,報紙等平面媒體的資訊信息已經可以免費獲取,內容的價值降低,其盈利模式由于是向廣告主收費,收入也在持續(xù)下降。我們看到,紐約時報今年第一季度數字廣告收入增加了11%,而占據較大份額、擁有較高毛利的印刷版廣告同樣下跌了11%,對沖之后,紐約時報的廣告總收入下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