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怎么看待南華早報進入阿里系?
來源(廣告買賣網)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12/18 11:31:24)
日前,南華早報集團公開發(fā)表聲明,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及相關媒體資產的價格為20.6億港元(約合2.66億美元)。
這筆收購包括了《南華早報》報紙、戶外廣告、數(shù)字資產和雜志。阿里巴巴上周表示,將取消南華早報網站的“收費墻”,而新聞編輯仍將保持獨立性,不受阿里巴巴公司的影響。
很多媒體已經總結過阿里系媒體版圖,一些我們知道或不熟悉的媒體都在里面不說,甚至有些媒體表面上充滿仇怨,但是同樣被劃歸其中。當同樣被冠上“阿里系”三個字的時候,到底什么會發(fā)生,什么不會?人們的哪些擔心是合理的,哪些又屬于擔心過度呢?
利益相關
同為“阿里系”旗下的一些業(yè)務之間的聯(lián)系肯定會更加緊密,但在不同的新聞編輯準則和業(yè)界態(tài)度下,其處理方式會有很大不同。
今天早上新浪科技的頭條內容,是完成了其員工精心打造的一個原創(chuàng)的手機音樂播放器評測。當然評測代表評測者個人意見,所以只要過程嚴謹,邏輯嚴密,出來什么結論都不應該奇怪。但是我感覺,如果不是蝦米音樂碰巧被評為第一的話,會有更多人向他們的朋友推薦這個評測。
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均是由知名音樂人高曉松擔任董事長的阿里音樂集團的重要業(yè)務。而新浪微博被阿里入股之后,新浪的門戶網站也被第三方觀察者算作是“阿里系”的一部分——盡管實際聯(lián)系可能沒有那么緊密。
人們對媒體“公信力”的評價標準,仔細一想是比較奇怪的。比如,可能再嚴謹?shù)恼撟C和聲明,都比不上刊登一篇集團成員企業(yè)相關的“負面報道”或者“負面評論”,更容易讓人們覺得這媒體有“公信力”。
披露關聯(lián)公司的負面新聞,對現(xiàn)代媒體而言并不是洪水猛獸。香港無線電視的前任業(yè)務總經理陳志云,因為職務相關問題被起訴然后折騰了很長時間,無線的六點半新聞報道該放頭條就放頭條,毫不避諱。反過來,對負面新聞的癡迷可能會讓部分媒體誤入歧途,比如《今晚報》剛剛就一篇后來被證明不實的批評“雙11”活動的文章轉載而道歉。其實根本用不著這樣,只要實事求是就可以了,這個要求并不高。
在我看來,如果是擁有利益相關的媒體,在夸耀企業(yè)的好處方面,反而可以更加理直氣壯,不用遮遮掩掩。只有負面報道,沒有正面報道的媒介生態(tài)也是不正常的。同樣,夸獎和批評只要堅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就沒有任何問題,讀者也不必唯“負面”馬首是瞻。
編輯自由
馬云之前接受《南華早報》的采訪被部分媒體斷章取義,引發(fā)一場小型公關危機!督裢韴蟆繁话⒗锲鹪V后今日道歉,坊間就有了“坐等阿里收購《今晚報》”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