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zhì)上來說,廣告其實是一門手藝
來源(廣告買賣網(wǎng))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12/18 11:35:44)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可夢想終究只是個人私事,從職業(yè)的角度講,空談夢想,不如埋頭實干來得靠譜。
這一兩年,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所向披靡,顛覆了不少行業(yè)的規(guī)則,于是便有人唱衰廣告業(yè),前陣子有篇熱門文章就叫作《廣告公司還能活多久》。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只要存在供大于求的市場、只要存在商業(yè)或者利益競爭,就會需要廣告業(yè),它甚至會比很多產(chǎn)業(yè)、產(chǎn)品都活得更長,而且它在不斷變化、不斷學習,永遠都想走在時代前沿。
越是在新舊交替、思潮更迭的時候,我們才更能撥開紛擾的迷霧,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今天我們也不妨來說道說道廣告的本質(zhì)。
前面我提到了一個觀點:只要為客戶做出合格、有效的廣告,幫助他的品牌或商品吸引到了消費者關(guān)注、勾起了購買興趣的廣告人,就是稱職的廣告人、成功的手藝人。其實也就是在說,廣告就是一門手藝。
對于這個觀點,不知道你怎么看?你心中或許對廣告有自己的定義。
要給某個事物下定義,從來都是讓人覺得頭大和厭煩的事,就像上學時候被老師點名回答“你來給定義下一個定義”一樣讓人無語……
所以我們就從廣告行業(yè)里最經(jīng)典的兩句名言說起——羅斯福說“不做總統(tǒng)就做廣告人”、喬治·路易斯說“如果廣告是一門科學,那我就是個女人”。
第一句話的幕后故事早已被扒過了,我覺得其實就是總統(tǒng)對廣告人的口頭表揚或者是用來忽悠廣告人賣力幫他做競選廣告的,就像有的客戶會跟你說“你的這句廣告語值100萬”一樣。
而第二句話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廣告業(yè)界和學界爭論了很多年的問題——廣告到底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shù)?這個爭論,近些年似乎被廣告藝術(shù)派占據(jù)了上風。
但經(jīng)由上個世紀流傳下來的話,特別是由廣告人流傳下來的話,其可信度就不得不打個問號了。斷章取義、夸張放大,這都是廣告人做廣告的常用套路。所以我覺得“廣告是科學”、“廣告是藝術(shù)”這兩種說法,其實原本都是用來包裝自己、打擊同行、忽悠客戶的。
我們可以來看看,這兩派時常拿來說事的著作。一本是克勞德·霍普金斯(Claude. C. Hopkins)的《科學的廣告》,一本是喬治·路易斯(George Lois)的《廣告的藝術(shù)》。
大學時候,我曾完整地看過喬治·路易斯的《廣告的藝術(shù)》和另一本《喬治·路易斯大創(chuàng)意》(早期被譯作《蔚藍詭計》);羝战鹚沟摹犊茖W的廣告》,我只粗略看過介紹和目錄。但大家可以看看這兩本書的英文名字:《Scientific Advertising》、《the Art of Advertising》,都并不是在給廣告下定義,而且在英語里很少直接用Advertising science和Advertising art這樣的詞組。